很多人出國是為了想要新的經驗、體驗新的文化。 若是在國外就業,大家也都想利用這個機會進入「國際化」的公司,自己也能夠成為一個「國際化」的人才。

可是什麼樣的公司才算國際化?我們要怎麼才可以變成國際化的人才? 或許只要在有在外國公司裡面上過班,就是國際化的人才。可是再仔細想一下,好像又不是那麼簡單。

因為我的工作內容,讓我需要常去國外出差,有機會接觸了很多不同國家的合作夥伴。自己也似乎變得比較「國際化」。 可是也發現到國際化其實是很主觀的。 似乎從臺灣搬到日本,在日本的公司裡工作似乎就是國際化,但是除了講中文和講日文的差別之外,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被稱為「國際化」?

這其實沒有一個正確答案。 「國際化」在不同的情境下就會代表不同的意思,而相對的,「國際化」的人才也會在不同的情況下要有不同的技巧。

從公司經營的角度來看, 國際化的定義就是把公司的產品銷售到非本國市場。根據產品和市場的特性, 可概分出四個種類的「國際化」:

(X軸是一個公司需要花多少資源去適應外地市場,Y軸是一個公司的成本壓力有多大)

International

適應當地市場要求: 低, 成本壓力: 低
這一類的公司通常在販賣一個客製化低(甚至不用)的產品。而成本壓力可能因為產品相對單純或是有其特殊性而比較低

(例:電子遊戲產品類)

Global

適應當地市場要求:低, 成本壓力:高
這一類的公司同樣在販賣一個客製化低(甚至不用)的產品,但是因為成本壓力較高,產品供應鏈會根據成本優勢為最大考量而設置在不同的國家。

(例:Apple, Uniqlo)

Multidomestic

適應當地市場要求:高, 成本壓力:低
這一類的公司的不同市場產品會根據當地需求而客制化,而供應鏈會以能及時反映當地市場變化為最大考量而設置。

(例:McDonald, 吉野家)

Transnational

適應當地市場要求: 高, 成本壓力: 高
這一類的公司的不同市場產品會根據當地需求而客制化, 而供應鏈則需要平衡成本跟反映不同市場變化的需求。

(例:Zara)

也因為公司類型的不同,需要能夠面對國際市場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會不一樣:

  • 如果公司的產品客製化的需求低(International, Global),公司會需要一個了解產品功能並可以快速發展到多數市場的人。
  • 如果公司的產品客製化的需求高 (Multidomestic, Transnational),公司會需要一個能夠接地氣,有當地銷售經驗/語言能力的人。
  • 如果公司的產品成本壓力低(International, Multidomestic),公司會需要一個能夠應付當地市場供應鏈的人。
  • 如果公司的產品成本壓力高(Global, Transnational)供應鏈在世界不同地方時,公司會需要一個可以了解不同國家管理文化的人
  • 如果產品跟市場的複雜性都很高,除了以上的人才,公司要會需要有可以整合分析,做長期國際市場/產品計劃的人。

將這個分析再和〈如何設定日本就業目標的公司〉的文章比對的話,就可以更清楚的計畫在日本的職涯。 日本雖然人口減少老化,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的經濟體。再加上日本企業國際化的速度相對的比較慢, 所以需要能夠幫助它們「國際化」的人才需求也會加大。「國際化」的人才是很多元化的,要能夠在不同文化/市場裡找到自己的定位,有語言能力只能說是給你一個入場卷, 之後還是需要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去相稱。

這樣子的話, 你準備好要當一個「國際化」的人才了嗎?

* 本文轉載自日本職活WORKLIFE IN JAPAN *
2013-03-31 In 日本社會趨勢 By Mark Chih

東京工程師圖鑑誠摯邀請您進行一對一線上諮詢面談!
日本職涯顧問會為您赴日工作解決疑難雜症
並且提供建議協助您日本職涯規劃及日本工作介紹
誠摯歡迎您 勇敢跨出赴日第一步!

STEP1. 加入官方Line → 請點選這邊
STEP2. 個人基本資料填寫 → 請點選這邊
~完成上述步驟就會有專人跟您聯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