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時,日本訂出了明確的政策,希望能在2025年,將國內非現金交易的比例提升到總交易額的 40%,其中的一個誘因, 就是為了讓 2020年的東京奧運開始能夠更與國際接軌,促進日本跨國經濟的發展。

當時筆者以日本的成熟的交易架構,和支付服務與政府的積極補貼策略為優勢,支付服務的自由競爭,現金的高流通性和日本社會對個人資料的安全性疑慮為劣勢,綜合的判斷在2025年時日本執行方向正確,但是達標的機率不大, 在2020年初時的持續觀察中也都於之前的預測大致相符。

但是2020年初的新型肺炎疫情造成日本的國際旅遊產業停擺。2020奧運延後一年,在2021年7月開幕之際,全部的賽事預期將會是無觀眾,對日本整體消費經濟的影響甚巨。而在這個艱難的時期,2020年的非現金交易比例卻逆風而行,從 2019 年約 27% 直跳到 36%,離2025年的40%目標只有一步之遙。 消費者的支付行為為什麼會有這麼劇烈的變化,筆者有以下的見解:

 

疫情中的使用者習慣改變

 

日本之所以一直以現金交易為主的一個很大原因是現金的交易流通性最強, 還有日本的安全環境讓大眾對與攜帶大量現金或是收到偽鈔的可能性沒有疑慮。 在疫情之中大部分面對面的交易被迫停止,造成現金流動率的低下,同時與非現金交易相性很好的網路購物服務需求暴增,使用者也迅速的改變了使用習慣。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日本的食物外賣服務。 在疫情不能外出的情況下,日本餐廳的營運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在看不到疫情的盡頭之下,存活的飲食服務也被迫轉型,之前只是小眾的外賣服務突然變成了主流, 也促進了外賣平台的競爭, 在短短的2年之內, 東京近郊就開始了7個以上的日本和外商的外賣平台服務。 2020年的市場成長率也達到50%,是前年的10倍

就算現在疫情稍受控制, 也有許多人依然對使用現金有衛生上的疑慮,這個行為的改變也顯示在疫情中非觸碰式交易和QR Code支付服務使用率的成長。

 

Infurion 研究報告:日本各式非現金服務近年的成長率

 

東京奧運的延期讓國內支付服務需求取代國際信用卡品牌推力

 

作為奧運的常青贊助商,2020東京奧運原本將會是國際信用卡品牌推動支付技術的好機會。在原本開幕日前也已和本地銀行做了許多迎接大量國際旅客的準備。 但是現在東京都做出無觀眾比賽的選擇,加上社會的氛圍讓大多數的贊助商避開了強勢的行銷活動, 原本信用卡品牌期待的成長率勢必會落空。

但是日本本地的支付服務則是趁著這個空窗期以及疫情中使用者習慣的改變來鞏固自己的戰略位置,在這之中,QR code 服務的低架構成本就成為一個很大的優勢, 讓所有的QR code支付服務在疫情中有急速成長, 在Infurion 公司的問卷調查中,在2020使用過任何一種QR code支付服務的受訪者已經超過五成。

而第一輪QR支付服務的整合也已經開始,其中最受人矚目的就是 Paypay (母公司為日本 Softbank)和 Line Pay的整合, 今年8月17日開始,Line Pay也可以在 Paypay 商家使用,讓 Paypay 在 QR 支付裡成為一枝獨秀的狀態。 2021年7月日本的QR支付服務pring也被Google收購,市場的整頓也勢必會繼續下去。

 

多元化的競爭促成了多樣的支付生態圈

 

在日本市場上充斥著不同支付服務互相競爭,筆者本來認為這樣的複雜性會是對非現金支付使用率有負面的影響。但是在許多日本公司以生態圈的包裝戰術,讓使用者能自由的依據使用情境使用不同的支付服務, 卻有能夠得到共同有感的回饋。

日本的樂天集團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集團下, 樂天總共有信用卡,樂天Pay (QR),樂天Edy(電子錢包),樂天銀行(簽帳卡)等不同的支付服務, 但是樂天以樂天 Point的方式,不論使用任何樂天旗下的支付服務都可以累積相同的點數, 同時讓使用者可以把累積的點數用在任何樂天相關的服務, 增加使用者誘因去克服相對複雜的支付方式, 又同時可以讓他們更依賴點數價值,提高轉移支付生態圈的成本。

另一個例子則是Disney+ 跟 NTTdocomo的d払い的獨家合作, 透過Disney+購買的院線片都必須使用d払い的支付平台, 當使用者註冊之後再利用d point (使用d払い累積的點數)去誘使使用者利用其他NTTdocomo的服務。

 

台灣可借鏡日本的經驗嗎?

 

總結日本為什麼能夠成功達標, 筆者覺得就是善用新型肺炎的危機和利用生態圈的點數累積讓使用者養成新的支付習慣。 比照到台灣的狀況, 台灣幸運的沒有受到太多新型肺炎疫情的影響, 但是相對的消費者習慣改變似乎就不像日本那麼激烈。 而生態圈的點數戰略相對來講就是台灣支付服務似乎可以效仿的戰略。 類似台灣的全聯Pay, 將支付服務和集團的主要業務做連結。 如果能夠提供更多可以使用累積點數的地方, 相信就能夠更提高支付服務的使用率。


本文轉載自Worklife in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