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日本求職時不像台灣大多是以月薪來表示徵才條件,而是幾乎都使用「年薪」來表示薪資條件。

然而這當中並不只是單純的月薪x12來計算,求職時其實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導致實際領到的薪水可能會比帳面少/多也說不定,

因此今天來跟大家簡單介紹日本年薪的組成,讓求職時能夠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未來薪水的結構喔!

包含/不包含在年收當中的項目

年收基本上包含了12個月份的月薪、獎金、加班費等;而通勤津貼等部分的津貼及、結婚/生育禮金等則不包含在內。

註︰這是基本的計算方式,但一切都依照公司為主。

所以如果你看到年收是350萬,同時公司有4個月獎金的話,其實很有可能獎金的部分已經包含在350萬的年收當中了,並不會憑空再多出4個月的薪水,一切都要問清楚!

所謂的「手取り年収」是指什麼?

應該有不少人會聽到手取り年収這個名詞,那它跟一般說的年收差在哪裡呢?

其實手取り年収就是把帳面年收扣掉稅金、社會保險費之後的數字,也就是員工最後實際拿到的金額。

一般而言手取り年収大概是帳面年收的8成左右,所以如果你應徵了一個年收400万円的工作,就可以先預想最後大概能實際拿到320万円左右。

年收的確認及計算方法

要確認帳面年收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查看「源泉徵收票」的支付金額︰這張徵收票會統計去年1月~12月的薪資,並且已經扣除了前述不含在年收裡的金額,

如果你正在就職中,不妨確認一下手邊有沒有這張徵收票,就能明確知道自己的年收額是否符合應徵時所談的。

二、查看最近12個月份的薪資、獎金明細︰用這個方法確認年收時,會包含了「不含在年收裡」的金額,所以實際年收會再更低一點。

結語

其實重要的幾點項目就是「看清楚年收的分配比例」,以及「入社後也要仔細確認」,不要因為帳面年收看起來不錯就貿然前往面試、入社

以免實際工作條件有落差時才後悔莫及喔!